《逃避自由》: 自由的代價

隨著20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落幕, 不論戰勝或戰敗國都已千瘡百孔, 人們為了不想再經歷戰爭帶來的痛苦, 歷經了數十年的努力後, 世界變成現在的樣子. 雖然無法保證各國間的平等, 但相較於戰爭時的慘況相比, 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升. 這時, 有關自由的概念, 下從每個個體, 上至整個群體, 漸漸地成為他們對於生活努力的目標. 人們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, 開始自我覺察(self-awareness), 思考著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, 直到最後自我實現(self-actualizing)全心的往那個方向前進. 而個體的覺醒也帶動了少數群體的自主運動(autonomy), 身在大國的少數群體開始爭取自治權, 只因不想再被多數暴力忽視.

遠在1941年出版的《逃避自由》一書中, 佛洛姆(Erich Fromm)早以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人們追尋自由的始末, 並提出了追尋自由的進程: 人們從原本的渴望自由, 到最後因害怕自由所帶來的心理壓力而逃避它. 能將自由這個概念抽出來專題討論, 顯現佛洛姆的遠見, 因為它不只被拿來解釋納粹意識形態的形成, 我認為, 也可以解釋現代社會人們對於自由"期待又害怕受傷害"的心境.

在這個族群追求自覺, 人們追求自我實現的時代, 人們皆渴望自由, 渴望自我實現. 無拘無束, 忠於自我的感覺難以令人抗拒, 這使的"個體化"成了一種流行的概念. 但是佛洛姆提到, 在基礎需求無法被滿足之下, 個體化是無法實現的. 舉例來說, 在沒有溫飽的情況下, 沒有人會去想買炫耀性商品, 或是思考著要如何打扮自己. 一個人越自由, 代表他身上擔的枷鎖就越少. 一個自由人的極致大概是這個樣子的: 他不屬於任何團體, 因為他抗拒團體給人的束縛, 他討厭任何教條式的溝通, 因為那並沒有解釋他對事情根本的疑問. 歸根究底來說, 換取自由的的代價便會是遠離團體, 這當中包含團體所建立的制度文化以及福利制度,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.

人們渴望自由, 但也害怕孤獨, 以演化的角度來解釋, 人類終究是群居動物, 必須依附在團體以保障了基本的安全感. 現在, 假想我們生活在最古早依靠採集打獵維生的時代, 便不難去了解"自由"是一個多麼遙遙不可及的概念. 食物來源永遠屬於匱乏的狀態, 少了農業及畜牧業的誕生, 肉類, 以及糖類的來源永遠都要靠搜索來取得, 換言之, 人類必須不停移動以尋找食物. 在人們對大自然尚未了解的情形下, 獨自行動無疑是個不智之舉. 團體生活保障了人身安全, 增加資訊的流動, 也維持個體之間的情感. 這樣的機制不只被古老人類施行, 也被許多哺乳類視為是保命最有效率的方式(如斑馬, 非洲水牛等). 在那樣的環境, 自由這個概念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, 如果生命不得以延續, 即使有了自由也只是空談.

自由, 換言之, 就是在某種程度上不受團體的約束, 也不向權威屈服, 少了團體的制約, 自由所導致的個人化才得以達到極致. 然而隨之所帶來的代價, 根據佛洛姆解釋, 就是不確定性對生命造成的威脅以及孤獨所帶來的焦慮. 人們喜歡自由, 但是同時也害怕自由會將原有的資源排除. 一旦成了真正的自由身, 任何事情都必須由一人承擔, 容錯率也相對降低, 生活在團體犧牲了個體的自由, 但卻等同於買保險的概念, 團體中的一員一旦遭遇困難, 其他成員便能提供支援.

"自由"這概念發展的里程碑, 可以追朔到16世紀, 由馬丁路德開啟的宗教革命. 馬丁路德挺身而出對抗對抗腐敗的羅馬教廷, 即是自由最大的展現. 他本可以選擇最安全的路走, 一輩子做個安分守己的神父, 但他選擇的卻是違抗羅馬教廷, 做覺得自認為對的事, 導致最後被開除教籍, 甚至貶為異端. 上述的這些行為, 正符合佛洛姆對自由所提出的要素, 一旦離開了團體, 安全感便無法被保障, 在理念還沒有其他人呼應的情形下, 路德就必須承受孤獨奮鬥所帶來的恐懼以及焦慮.

回到現代, 追求自由似乎成了一種人類的精神指標, "只要我喜歡, 有什麼不可以"這句話看似無理, 卻也反映著人們對極端自由的一種嚮往. 然而相比之下, 人們低估了自由所帶來的後果(孤寂, 焦慮), 顯現出自由的吸引力是多麼強大. 尤其在已開發國家, 基本需求得以滿足時, 人們對於團體的依附性必然會逐漸降低, 對於自由以及個體化更是會趨之若鶩. 既然自由所帶來的孤寂以及焦慮會是通往自由的絆腳石, 那麼人們適應的程度, 便也決定了自由綻放的程度.

對於追求自由的了解, 最重要的概念應是認清它是把雙面刃, 當人們打破傳統的束縛這個敵人時, 新的敵人—失根, 喪失信仰所造成的孤獨與焦慮—便會隨之出現. 相反的, 追求自由也就能被化簡為取捨的的抉擇, 一是在團體所提供的制度中穩定的度過一生, 二是追求自我的發展, 也許會帶來快樂, 同時卻也要忍受孤獨與恐懼. 正在追求自由的人們, 思考的的不該只是自由所帶來的美好, 也必須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承受自由所造成的代價.

留言

熱門文章